随着电信网络诈骗新型违法犯罪日益猖獗,面对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济南农商银行高新支行不断致力于反诈电信宣传工作,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筑牢金融反诈防线,今年以来,辖内各网点成功堵截多起电信诈骗,有效守护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营造全民反诈良好氛围。
1.守住“钱袋子”
“多亏咱行的卡有限额,要不是来银行这一趟,这钱就全给骗子转出去了!谢谢你们!”11月14日上午,李先生成功挽回8万元经济损失,连连向济南农商银行稼轩分理处工作人员致谢。
近日,客户李先生带着8万现金匆匆来到稼轩分理处办理转账业务。原来,李先生的孩子在外地读大学,孩子和学校老师分别在QQ上联系李先生,称要报名一个清华大学教授授课的考研培训班。“老师”还煞有介事的发来一张盖有“清华大学教务处”落款章的培训通知,并一直催促汇款抢占学位。而此时,远在外地读大学的孩子手机一直处于无法接通状态,“孩子”在QQ上称在学校电教室无法接电话。凭借较强的职业敏锐度,该网点大堂经理和运营主管立即判断出这是一起典型的电信诈骗案,两人一方面稳住客户,一方面通过学校官网公开的联系方式证实了学校从未组织过任何考研培训班,并通过院系老师联系到了孩子本人,当场识破了这场骗局,保住了客户“钱袋子”里的8万元。
2.护航“银发族”
近年来,保健品披着“精致包装”的外衣、打着“健康养生”的旗号,成为养老诈骗的常见方式。近日,一位老人在他人的陪同下来到济南农商银行汉峪金谷支行,表示要支取20万元现金购车。该网点工作人员表示5万元(含)以上大额取现业务需要预约登记,并且购车可刷卡无需取现。此时,老人又支支吾吾表示有其他用途,必须当日取现。老人回答问题时不仅神情紧张,且一直在关注陪同人员的反应。该网点大堂经理察觉情况异常,于是设法分开二人单独了解情况,与老人拉拉家常,在共情式的关心下,老人终于表示与陪同人员并不熟,支取现金是为购买保健品。随后该网点在征得老人同意后,通知老人家人来到了网点。而之前与老人一起办业务的陪同人员则不顾网点人员阻拦,匆匆逃离了现场。
3.拒绝“毒链接”
今年6月的一天清晨,济南农商银行东城支行刚刚开门还未正式营业,一名老大爷便神色匆匆地走进营业厅。老大爷昨晚收到一个自称济南农商银行的短信,短信称手机银行应用软件因升级,需点击短信里的链接尽快完成下载安装并绑定银行卡,否则将影响后续使用。因为日常经常参加网点组织的防范电信诈骗微沙龙,所以有一定的警觉心,特意来银行求证。东城支行工作人员一听,便知道这是典型的电信诈骗手段,于是一方面否认了短信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则向老大爷耐心普及了该类伪基站发送非法短信链接的整套诈骗流程。并告诉老大爷,如果下载手机应用软件,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切忌轻信短信内容。老大爷恍然大悟,连连感谢工作人员的及时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