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银行济南分行在国家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提倡文化自信的时代号召下,不断深化与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合作,扎实开展“百亿惠千企”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行动,积极探索“金融+”的创新之路,持续贡献金融力量。
“金融+文创”
文创产业具有强大的消费引领能力和产业融合能力,能够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济南分行充分认识到文创产业在促进消费、带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在山东省文旅厅和山东省文创协会的支持下,结合文创企业的特点和需求,推出了一系列创新金融产品,如“文化创意贷”和“山东手造贷”,以满足文创产业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信师傅手造工作室”是淄博市“信师傅手造工作室”,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淄博花釉第三代传承人信兆国和赵霞夫妻俩在山东兆霞文化创意科技有限公司主营的陶瓷文创业务基础上,于2023年初新建的陶瓷产学研基地。在工作室筹建之初,场地装修需要支出,窑炉、拉坯机、陶瓷原材料等购置需要支出,线上下单App开发需要支出,每一项筹建都需要资金支持,这笔启动资金让夫妻俩犯了难。北京银行济南分行在下户走访中了解到“信师傅手造工作室”的筹建困境后,立即向其推荐了无需抵押物,手续简便、利率优惠的“文化创意贷”金融产品,并仅三天便完成了50万元企业放款,解了文创企业的燃眉之急,助力了陶瓷文创产业的发展。今年春节假期,工作室生意火爆,客流量达2万人次左右,研学体验和陶瓷产品的营业额近30万元。目前,北京银行济南分行的“文化创意贷”“山东手造贷”,累计发放贷款19.1亿元,服务全省近500家文创行业企业和个人经营户。
“金融+文旅”
在金融支持文旅产业发展方面,济南分行作为“金融+文旅”服务模式的探索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严格贯彻二十大会议精神,加大对文旅产业支持力度,致力于打造“文化金融”品牌。
“精品旅游看山东”,济宁孔子文化旅游集团对景区的精心维护和持续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强大支持。2020年,济宁孔子文化旅游集团刚成立不久,处于资源整合阶段,负责管理和维护享誉世界的“三孔”、“三孟”、鲁荒王陵等历史文化遗址,在保护和传承这些重要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资金需求是一个持续且严峻的挑战,企业前期没有任何融资,济南分行在了解企业情况后,主动挖掘企业融资需求,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提供首贷专属方案,一步一步帮着企业解决资金问题,历时5个工作日,为企业发放了首笔贷款,成为企业的首贷行,用实际行动为小微企业打通融资的“最先一公里”,有了第一家银行贷款后,陆续其他多家银行也为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经过多年的发展,孔子文旅集团已成为济宁文旅发展的“排头兵”“主力军”,实现了“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求突破”的目标。济南分行与企业建立了深度稳定的合作关系,从最初的首贷银行变成了企业的主要授信银行,累计为孔子文化旅游集团提供了四笔贷款,总额高达八千万人民币。
同样,济南分行还为欧乐堡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和建设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持。通过发放四笔累计3.5亿元的贷款,促进了度假区的发展,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同时也为当地旅游业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金融+文化”
北京银行济南分行将文化作为重点支持领域,从文化产品的供给和需求两端同时发力,积极开展“金融+文化”的融合创新,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升级。
山东影视制作股份有限公司地处山东,它制作的电视剧被称为“鲁剧”。在中国,“鲁剧”几乎是电视剧品质和收视率的代名词。几乎每一部“鲁剧”都是中国电视剧史标志性的作品。分行自2015年起,便与山东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针对企业的影视项目持续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已累计为企业发放贷款34笔,累计放款金额48471万元,截至2023年,存量余额贷款6笔,金额合计5000万元,支持其《老家伙》、《祈今朝》、《我将喜欢告诉了风》、《星空与半棵树》和《师兄总是要开花》等电视剧拍摄制作。“山影品牌、鲁剧品质”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金融+品牌”
9 月10 日上午,“回到敦煌——2023 系列主题文化展”在北京银行济南分行隆重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秘书长、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曹卫洲出席开幕式,来自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山东省、济南市的多位领导、嘉宾,来自全省各地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北京银行友好合作企业的企业家代表,以及新闻媒体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邀请敦煌研究院画家牛玉生老师现场为临摹的敦煌莫高窟45 窟佛像“开脸”,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马兆民进行现场讲解。仪式当天下午,北京银行为与会嘉宾带来两场重磅讲座——马兆民老师《敦煌壁画艺术》专题讲座以及台湾著名花道教授曹峰老师的《敦煌花事花道》专题讲座及体验活动。
一直以来,我行在不断聚焦产业特性、行业特质及企业特点,持续强化文化金融产品创新,为不同阶段、不同行业文化企业推出适配的文化金融产品。
未来,北京银行济南分行将紧紧抓住文旅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强化对大众旅游、智慧旅游、绿色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以及文创产业支持力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